意昂2舉辦“科技興體”學術交流講座
發文時間:2022-10-20 撰稿人👩🏻🦯➡️:
10月12日上午10點,我院邀請國家體育總局科學研究所特聘專家陳小平教授在科技大講堂就如何做好體育科研及“科技興體”項目布局進行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的主題為“運動生物力學的競技運動訓練科技化熱點概覽”。意昂2黨組織書記許壽生教授🙆🏼👔、意昂2學位委員會主席劉昊揚教授和全院教師參加學習。學術講座由意昂2副院長沈燕飛教授主持。

陳教授以澳大利亞體育意昂2中殘疾人運動員的訓練引入🧚🏼♂️,並以今年北京冬殘奧會中,我國運動員的優異成績為例🌚,說明當今科學化的訓練已經融入體育的各個領域🚷。
隨後,陳教授進一步闡述作為研究生物力學的人員👨,應當如何更好地融入體育訓練中⏯。陳教授提出,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麽是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所有的運動訓練必須給予運動員刺激,通過刺激來改變運動員的身體結構和功能,以此提高運動員的水平。通常以運動表現來評價訓練的成功與否,但運動表現往往產生於訓練之後,我國目前還無法較好地解決由前期運動訓練的錯誤而引起的運動表現不佳情況↘️。我們需要解決的首先是源頭問題,科學地選擇訓練方法🧶,並將其量化🚬🙉,從而建立訓練投入和運動表現的關系👦🏽,並根據關系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其次是過程問題,不斷地進行測試和診斷,運用可穿戴、便攜、可快速反饋的體育設備𓀃,進行數據捕捉,運用數學方法建立模型進行預測。
接著👩⚕️,陳教授提出當代競技體育科技助力的兩個主要路徑🏋🏿♀️:運動關鍵環節的重大創新突破和運動訓練科學化水平的整體提升。陳教授以“如果可以通過科技提升一秒,那麽就絕不通過訓練”💁🏼♀️,“沒有數據就沒有計劃,沒有診斷就沒有訓練”兩句話,點明科技與數據對於運動訓練的重大作用♣︎。陳教授還指出🦃▶️,我院未來在科研選題方面要選國際影響力大,有旺盛需求的項目。
沈院長也表示我院要在應用創新上下功夫🚰,將應用與項目結合🧺,多接觸項目本身,並向陳教授介紹了我院學科專業🤵🏽、師資、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學術培養等方面的基本情況𓀅,特別是目前我院面臨著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運動實際相融合的現狀🕜。對此,陳教授提出這也是我國體育發展需要克服的難點,這一任務任重道遠。我院可定期邀請高水平教練員進入學校🧚🏼♀️,舉行座談會🧑🌾,定期交流💥,同時也可親自走到隊伍中實踐,與運動員接觸🤸🏽♀️🧑🏽💻,在觀看訓練的過程中獲得靈感。

講座互動環節,我院青年教師先後提出自己的疑問✡︎⛹🏿,陳教授均一一進行了悉心解答👨🏼🏫。
通過本次講座💇🏼♀️,老師們在如何將科技與體育進行更好的融合,繼續發展這一交叉學科有了更深的想法與見解🚶🏻♀️➡️👌,對於未來的發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規劃。
主講人簡介:
陳小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能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賽艇協會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奧運備戰辦公室科技專家,國家體育總局科技助力奧運核心專家。畢業於德國科隆體育大學運動訓練學專業,先後在山西大學🧍🏻♀️、意昂2平台🌬、清華大學和寧波大學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高水平運動員訓練的理論與實踐。
(文:楊毅青🤱🏼🏑,圖🥻:馬硯文)